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www/wwwroot/www.nanofcm.cn/wp-content/plugins/NanoFCMEditor/main.php on line 25
开放课程 | 细胞外囊泡综合表征网络系列培训课程报名中 – 福流生物

开放课程 | 细胞外囊泡综合表征网络系列培训课程报名中

Author: Mika Huang     Date: November 30, 2021

2007年Valadi等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重磅文章,首次证明细胞外囊泡(EVs)携带有mRNA和miRNA,且EVs中的mRNA可以在受体细胞中翻译表达,一时间EVs名声大噪,广受关注;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EVs运输调控机制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将EVs的研究热度推向高潮,关于EVs的研究,目前已经是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发表文章数量逐年快速增长。

EVs 是细胞产生的纳米级膜囊泡(30-1000nm),来源广泛,基于其生物发生、大小和生物物理性质,可以进一步分类(例如外泌体、微囊泡),不同来源的 EVs,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不同分离方法得到的 EVs,其组成和比例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从形貌、粒径、浓度及标志蛋白等多方面对 EVs 进行鉴定尤为重要。国际细胞外囊泡协会发布了一份EVs 研究指引—MISEV2018,明确提出EVs研究的基本实验要求:

  1. EVs基本特征应符合至少三个阳性蛋白标记且阳性蛋白标记中至少包含一个跨膜蛋白或脂质蛋白;
  2. 至少1个阴性蛋白标记;
  3. 采用电镜或原子力显微镜、单颗粒追踪等进行单个囊泡特征的表征。

经典的技术如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纳米颗粒追踪技术(NTA)、纳米孔技术(RPS)及传统流式细胞术等常用于EVs的粒径浓度及其他参数表征,受限于检测效率、散射/荧光灵敏度、散射/荧光分辨率等,不足以获得在统计学上对于纯化后的单颗粒EVs有效的综合表征结果,参见下图不同EV表征平台灵敏度对比。

数据来源:Edwin von der Pol 2017 Berlin

NanoFCM在EVs广受学术科研及临床转化等各行业关注的几年间,一直致力于为研究者提供标准化的EVs多参数表征方案,并在该领域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和系统的培训课程。本次,我们非常高兴能为您推出关于细胞外囊泡(EVs)单颗粒综合表征网络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及报名方式详见下方: